廈門外國語學校2019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
懶人考試網
來源: 陽光學習門戶 2018-10-11
大 中 小
廈門外國語學校2018-2019學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生物科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總分50分。1-10題,每小題1分,11-30題,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有關描述與藍藻的結構或物質組成不相符合的是
A.細胞內有DNA和RNA兩種核酸
B.細胞內無葉綠體,也無光合色素
C.細胞內無核膜和核仁,但有擬核
D.細胞內唯一的細胞器是沒有膜結構的核糖體
2.下列關于組成生物體元素及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環肽形成過程中脫去的水分子數與組成環肽的氨基酸數相同
B.比較不同溫度下蛋白酶活力大小可用雙縮脲試劑檢測
C.土壤缺P元素會直接影響植物體內ATP、脂肪、DNA的合成
D.酵母菌的細胞核內腺嘌呤數量等于胸腺嘧啶數量
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關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不同細胞內自由水和結合水的比例相差不大
B.在細胞代謝過程中,核糖體、葉綠體、線粒體都能產生水
C.糧食貯藏過程中,糧堆濕度增大是因為細胞有氧呼吸產生了水
D.自由水和結合水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休眠的種子中結合水比例增加
4.下列有關脂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A.磷脂和膽固醇都是構成細胞膜的成分
B.脂質是以碳鏈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C.用蘇丹Ⅲ可以將脂肪染成橘黃色
D.脂肪徹底氧化時的耗氧量高于等質量的糖類
5.下列有關細胞組成成分、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均依賴于細胞膜上的受體
B.硝化細菌沒有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
C.細胞膜上的磷脂與蛋白質參與分泌蛋白的分泌
D.人體細胞呼吸產生CO2的場所主要是線粒體
6.關于觀察線粒體實驗,不正確的是
A.牙簽消毒、實驗前漱口都是為了保證實驗的準確性
B.配制健那綠染液時用生理鹽水,是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
C.高倍鏡下可觀察到活細胞染色后的線粒體成藍綠色,而細胞質接近無色
D.高倍鏡下可以觀察到線粒體有兩層膜
7.下列關于淀粉酶參與催化的實驗中,可采用斐林試劑來檢驗淀粉水解情況的是
A.探究pH值對酶活性的影響
B.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C.探究酶是否具有專一性
D.探究Cu2+對酶活性的影響
8.下列有關細胞癌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癌變過程中基因發生突變,細胞周期縮短
B.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細胞發生異常增殖
C.癌變細胞內酶活性降低導致細胞代謝減慢
D.通過激活細胞凋亡基因可以殺死癌細胞
9.下圖是某類酶作用的模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物質a的組成中不含磷元素
B.該模型體現了物質a具有高效性
C.若物質c、d分別為磷酸和ADP,則物質a是ATP合成酶
D.高溫會導致物質a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進而失去活性
10.下列有關實驗操作規范的敘述正確的是
A.探究影響菠菜葉細胞呼吸速率的因素實驗時,須在黑暗中進行實驗
B.鑒定黃豆組織樣液中的蛋白質時,常先加入CuSO4溶液后加入NaOH溶液
C.驗證天竺葵在光下產生淀粉的實驗中,實驗前需先對植物葉片脫色處理
D.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實驗中,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1 1.在錐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密閉瓶口,置于適宜條件下培養,用傳感器分別測定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實驗結果如右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酵母菌屬于自養兼性厭氧生物
B.100s時,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釋放量
C.200s后,丙酮酸分解主要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
D.300s后,抽取培養液與重鉻酸鉀反應呈橙色
12.下圖表示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可說明酵母菌進行了有氧呼吸
B.在相同時間內,Ⅱ瓶中酵母菌釋放的熱量比Ⅳ瓶的多
C.培養液中葡萄糖含量充足,酵母菌的數量呈“J”型增長
D.Ⅳ瓶酵母菌培養液配好后立即連接Ⅴ瓶,可減少實驗誤差
13.下列關于“探究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用鹽酸處理洋蔥外表皮便于觀察實驗現象
B.細胞的吸水能力隨著液泡體積的縮小而減弱
C.實驗結果表明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
D.轉換至高倍鏡后需調節粗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14.細胞中絕大多數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動都由ATP直接供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TP合成酶通過為ADP供能和降低活化能來催化ATP的合成
B.無光條件下,線粒體是植物葉肉細胞中能產生ATP的唯一場所
C.馬拉松運動中,骨骼肌細胞內ATP的水解速率遠大于合成速率
D.細胞中的能量通過ATP在吸能和放能反應之間的循環實現流通
15.下列生物科學發展史的敘述正確的是
A.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細胞學說,并指出所有細胞都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
B.桑格和尼克森觀察到細胞膜為“亮-暗-亮”,據此提出了流動鑲嵌模型
C.魯賓和卡門研究發現光合作用釋放的O2中的O全來自于H2O
D.摩爾根利用類比推理法通過果蠅的雜交實驗證實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1 6.仔細分析圖,三個圓圈①、②、③分別表示含有細胞壁、核糖體、中心體的細胞,那么陰影部分表示的細胞可能是
A.乳酸菌 B.衣藻 C.肝細胞 D.棉花葉肉細胞
17.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該方法,孟德爾發現了遺傳學的兩大定律。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孟德爾設計的驗證實驗可用于檢測F1的遺傳因子組成
B.為了驗證做出的假說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了正反交實驗
C.“遺傳因子在體細胞中的染色體上是成對存在的”是假說的關鍵內容
D.對分離現象的解釋包括“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和結果”
18.鹽堿地中生活的某種植物,其細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種載體蛋白,能將細胞質中的Na+逆濃度梯度運入液泡,降低Na+對細胞質中酶的傷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Na+進入液泡的過程屬于主動運輸
B.Na+進入液泡的過程體現液泡膜的選擇透過性
C.該載體蛋白作用的結果不利于增強細胞吸水能力
D.該載體蛋白作用的結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鹽性
19.下圖表示糖類代謝的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③過程需要水的參與,發生在線粒體的內膜上
B.②過程產生少量的ATP,③、④產生大量的ATP
C .①過程可以發生在人體的肝臟或肌肉細胞中
D.⑤過程不發生在人體細胞中,因為缺乏相關的酶
20.下圖為科研人員測定獼猴桃果肉的光合放氧特性時的裝置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實驗前需測定反應室中的溶解氧濃度
B.NaHCO3能為果肉細胞光合作用提供CO2
C.進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有利于維持反應室的溫度
D.若反應室中O2濃度保持不變,則說明果肉細胞不進行光合作用
2 1.右圖表示某二倍體動物精巢內某細胞中染色體及部分基因組成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細胞中存在同源染色體
B.該細胞產生的子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
C.該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A突變為a
D.該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的精子有3種類型
22.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與細胞衰老不同,細胞分化可使細胞的形態發生改變
B.在分裂間期,精原細胞的相對表面積增加,代謝速率增強
C.蛙的紅細胞無絲分裂時細胞核始終存在,DNA需進行復制
D.衰老的哺乳動物紅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細胞核體積變大
23.鳳仙花的花瓣由單瓣和重瓣兩種,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單瓣對重瓣為顯性,在開花時含有顯性基因的精子不育而含隱性基因的精子可育,卵細胞不論含顯性還是隱性基因都可育,F取自然情況下多株單瓣鳳仙花自交得F1,問F1中單瓣與重瓣的比值分析中正確的是
A.單瓣與重瓣的比值為3:1
B.單瓣與重瓣的比值為1:1
C.單瓣與重瓣的比值為2:1
D.單瓣與重瓣的比值無規律
24.馬蛔蟲是二倍體生物,體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體。對其精巢切片進行顯微觀察,根據細胞中觀察到的染色體數量進行分類統計,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甲組 | 乙組 | 丙組 | |
染色體數(個) | 8 | 4 | 2 |
所占比例(%) | 14 | 60 | 26 |
A.觀察到含有四分體的細胞應統計在乙組中
B.甲組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C.乙組細胞占的比例大,是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
D.丙組細胞中可觀察到著絲點分裂
25.將白眼雌果蠅(XaXa)與紅眼雄果蠅(XAY)雜交,子代中出現極少數的表現型為白眼的雌果蠅,其性染色體組成為XXY,該個體可能來源下列那個生殖細胞(不考慮基因突變)
26.Tay—Sachs病是一種單基因隱性遺傳病,患者的一種溶酶體酶完全沒有活性,導致神經系統損壞,患者通常在4歲前死亡。在中歐某地區的人群中,該病發病率高達1/3600。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Tay—Sachs病的致病基因通過雜合子在親子代間傳遞
B.正常個體的溶酶體能合成部分水解酶
C.該病雜合子不發病是因為顯性基因抑制了隱性基因的表達
D.在中歐地區約60個成年人中有一個該病致病基因的攜帶者
27.已知某種植物籽粒的紅色和白色為一對相對性狀,這一對相對性狀受到多對等位基因的控制。某研究小組將若干個籽粒紅色與白色的純合親本雜交,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控制紅色和白色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B.第Ⅲ組雜交組合產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有3種
C.第Ⅰ、Ⅱ組雜交組合產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分別有3種
D.第Ⅰ組的子一代測交后代中紅色和白色的比例為3:1
28.下圖為某家族甲、乙兩種遺傳病的遺傳系譜圖,其中一種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Ⅰ2與Ⅱ6的基因型、表現型相同
B.Ⅱ7、Ⅱ8是純合子的概率相同
C.Ⅱ3可產生3種帶有致病基因的配子
D.若Ⅲ10和Ⅲ12結婚,子代發病率是13/48
29.已知家蠶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蠶體色正;颍T)與油質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結繭白色(H)與結繭黃色(h)是位于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F用正常體色結繭白色雄性與油質透明結繭黃色雌性雜交得到F1,F1只有一種表現型。讓F1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親本雄性家蠶的基因型為HHZTZT
B.F1表現型為正常體色結繭白色
C.F2中表現型與F1相同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3/16
D.雄性親本產生ZT配子的比例比雌性親本大
30.精原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增加自身數量,又能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下列有關某動物精原細胞分裂的敘述,錯誤的是
A.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發生了交叉互換,增大了精子遺傳組成的多樣性
B.減數分裂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有利于保持子代遺傳信息的多樣性
C.有絲分裂后期精原細胞中存在同源染色體,但不會發生同源染色體分離
D.有絲分裂中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數目、核DNA數目都不同
二、非選擇題(50分)
31.(8分)根據細胞內底物進入溶酶體腔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細胞自噬分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侶自噬三種方式,具體過程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回答問題:
(1)巨自噬過程中的底物通常是細胞中損壞的蛋白質或____________________(填結構),隔離膜的形成可來自高爾基體或____________________。該過程充分體現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結構特點。
(2)通過微自噬,分解后的產物如氨基酸等可以通過溶酶體膜上的載體蛋白轉運進入______________(填細胞結構名稱)供細胞代謝使用。研究表明,溶酶體內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其內的pH為5左右,若有少量的溶酶體內的水解酶泄露也不會引起細胞損傷,請推測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具有一定序列的可溶性胞質蛋白底物經分子伴侶識別后才可進入溶酶體,說明該種自噬方式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從圖中可看出,分子伴侶—底物復合物形成后,將與溶酶體膜上的受體結合,該受體除了能____________________外,還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證底物分子順利進入溶酶體。
32.(8分)某研究小組選擇了四種生長狀況一致的甘蔗,測定其莖尖在不同時期的細胞分裂指數(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數與被觀察的細胞總數之比),具體數值如下圖,請分析回答:
(1)在7月11日10點左右進行“甘蔗莖尖有絲分裂的觀察”實驗,最好選擇__________品種的甘蔗作為研究對象,理由是__________。裝片制作過程中,漂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統計細胞分裂指數時,選擇細胞分裂中期進行統計的理由是__________。
(2)早熟品種通常具有“前期生長慢,后期生長快”的特性,據此可判斷,__________品種的甘蔗最可能是早熟品種。甘蔗CP80因產糖量高、抗黑穗病得到種植者的喜愛,但其耐旱性弱,而桂糖11號(2n=106)耐旱性較強,現欲利用這兩個品種雜交,培育出“產糖量高、抗黑穗病、耐干旱”的甘蔗品種,從遺傳學角度分析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
(3)甘蔗榨汁后還有大量的蔗渣(主要成分為木質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可作為生產酒精的原料,但酵母菌無法直接利用。請提出解決該問題的兩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33.(13分)下圖1表示光合作用示意圖,圖2表示某研究小組在探究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對小麥幼苗光合作用影響時所得到的實驗結果(lx為光照強度的單位);卮鹣铝袉栴}:
(1)A、B、C分別代表的物質依次是__________。
(2)當光照突然停止時,D/C3會__________(填“增加”、“不變”或“減少”)。冬季為了增加大棚中蔬菜的產量,菜農會在夜晚將棚頂打開,原因是__________。
(3)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分別直接影響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當環境中CO2濃度為200mg•L-1時,小麥幼苗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
(4)在二氧化碳濃度為300〜400mg•L-1范圍內,限制光合速率的環境因素是__________。d點凈光合速率大于c點,原因是__________。
34.(12分)科研人員為探究月季連續開花與非連續開花這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特點。進行如下雜交實驗。
請回答:
(1)科研人員依據實驗結果推斷:控制上述月季開花性狀的基因不位于線粒體或葉綠體中。理由是若該基因位于線粒體或葉綠體中,則雜交__________(填“1”或“2”)的F1應表現為__________;這是由于線粒體或葉綠體中的基因主要通過__________(填“母本”或“父本”)遺傳給子代。
(2)有研究者提出假設:月季這一相對性狀由2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①科研人員讓F1與連續開花親本雜交(假設上述親本為純合子),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連續開花:非連續開花=1:1。該實驗結果不能說明假設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
②科研人員另換取純合月季進行上述雜交實驗,F1與連續開花親本雜交產生的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連續開花:非連續開花=1:3,該實驗結果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上述假設。此時,讓F1植株間相互授粉獲得的子代中,理論上連續開花植株占__________。
35.(9分)果蠅的性別決定是XY型。異常情況如下:XXX通常死亡,XXY發育成可育雌性,XO發育成不育雄性,YO死亡。果蠅的黃體為顯性性狀,野生型雄性灰體(以下簡稱“灰雄”)基因型為X+Y,突變型雌性黃體(以下簡稱“黃雌”)基因型為XyXy。請回答下列問題:
(1)研究發現,并聯X染色體(減數分裂時該同源染色體不能分離)的黃雌和并聯XY染色體的灰雄,基因型分別為 和
,并做了兩組相關實驗。
第一組:將并聯X染色體黃雌與野生型灰雄(X+Y)雜交產生F1,F1中雌性體色為__________,雄性體色為__________。F1中灰體的育性是__________。
第二組:將并聯XY染色體的灰雄與并聯X染色體的黃雌雜交產生F1,F1中雌性體色為__________,雄性體色為__________。F1中灰體的育性是__________。
(2)果蠅Ⅳ號染色體攜帶信息量很少,單體或三體(與二倍體比較,某對同源染色體減少或增加一條)均可存活并可育,Ⅳ號染色體均缺失的個體死亡。下圖為三體不同模式的減數分裂,若單體和三體雜交,模式一子代得到正常二倍體的概率是__________。模式二中,子代得到正常二倍體的概率是__________,F選用Ⅳ號染色體為單體的紅眼雌蠅XRXr與Ⅳ號染色體為單體的紅眼雄蠅XRY雜交,F1中Ⅳ號染色體為單體的白眼雄蠅所占比值為__________。
學習關鍵字:
陽光學習網 | 陽光考試網 | 雨竹林高考網 | 雨竹林中考網 | 高考錄取查詢 | 高校排名 | 學參范文網 | 院校信息 | 高校動態 | 高考資訊 | 藝術高考 | 高考政策 | 一起文庫網 | 復習資料 | 志愿填報 | 高考專業解讀 | 高考招生計劃 | 院校信息 | 高考熱門專業 | 專業就業 | 雨竹林中考網 | 健康高考 | 211工程 | 985工程 | 教育部直屬 | 北京高考 | 上海高考 | 貴州高考 | 吉林高考 | 遼寧高考 | 陜西陽光高考 | 湖北高考 | 河北高考 | 山西陽光高考 | 山東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 江蘇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 浙江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 福建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 安徽陽光高考 | 河南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 廣東高考 |